当初中国买来的澳洲海军的装有弹射器的墨尔本号航母,为何没有像瓦良格号那样保留下来改装成辽宁号训练舰?
中国当时买来的墨尔本号航母只是一个空壳子,里面的电子设备统统销毁,甚至连动力都下了!而这个航母是个经常出事故的,吨位满载数量2万吨不到。对中国不合适。如果当时有蒸汽弹射器,电子设备齐全,又有动力设备中国用他可能性很大。只不过当时的英美是不会同意的。而瓦良格号,当时也是千辛万苦买了回来,同时也获得了部分资料,才有今天的航母。
首先,墨尔本号是二战时期的产物,属于英国🇬🇧尊严级航母。但它还没有建好,二战就结束了。既然二战结束,它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,所以英国人就不管它了。你想想,二战结束时,英国欠了一屁股债,穷得叮咣响,现有的那50多艘航母他都想要跳楼大甩卖呢,哪里还有心思去造新的呀。不过,后来澳大利亚🇦🇺看中了这艘航母,英国就以一英镑的友谊价将它卖给了澳大利亚,并根据喷气式飞机起降要求,给它加上了斜角甲板、蒸汽弹射器等。等它从澳大利亚海军中退役,已经是80年代了。一艘航母的正常寿命是50年,我们买到它的时候它的舰龄都超过35年了。即便改装好,它也只剩下十多年的寿命了。我们觉得不划算。
其次,墨尔本号满载排水量还不到2万吨,属于轻型航母。这不符合我们的需求。在上世纪80年代,海军内部确实有过发展航母的讨论,当时我们认为,如果发展航母,最少也应该搞那些3万吨以上,5万吨以下的中型航母。满载排水量不到2万吨的墨尔本号航母确实不符合我们的需求。
最后,即便我们将墨尔本号改装好了,可舰载机在哪呢?舰载机飞行员又在哪呢?要知道我们是在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成立舰载直升机部队的,主要机型是从法国购买的“海豚”直升机(仿制型号为直9)。而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比舰载直升机更难。上世纪80年代,我们国家的战略转向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中央要求部队要忍耐。当时军费有限,很多武器装备研发项目只好下马,国家当时确实是没有钱也没有能力购买航母,改装航母。而且航母要形成战斗力,还需要有舰载机,有护航军舰才行。这些东西在当时我们都是一片空白,所以只好将墨尔本号拆了卖钢铁了。
那可是八十年代,我们整个国家都很穷,另外由于要把有限的钱投资到经济建设中,整个军队的军费都被极度压缩,伟人说了,军队要过几年苦日子。建海军由于成本更高,所以海军更惨。张召忠有一次在电视节目上忍不住痛哭,就是说的那个时期,说海军太惨了,简直像要饭的叫花子,到处被看不起。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,中国海军能拿得出手,可以让西方称为像样作战军舰的数量都没有30条。而在这种情况下,航母距离我们太遥远了,所以上面没这笔钱,同时也不会真正考虑留下这条旧航母做研究。但是,还是派了一些专家去实地考察了这条航母,比如张召忠当时就去过。
为什么只有澳大利亚的原住民发明了飞去来器?
飞去来器很奇特,在澳大利亚以前的自然环境中也有实用价值,因为那里只有有袋类走兽,像袋鼠、袋熊之类的,一般都不十分凶猛,用飞去来器打猎也有效。但是用它打虎豹豺狼、野猪野牛试试?所以在欧亚非美各个大陆,人们打猎,只能发明弓箭、投枪、长矛、投石器等更有威力的武器。而飞去来器这样的东西,在澳洲以外的其他大陆只能作为玩具。没有被人发明出来,也在情理之中。
问题本身就是否定的,除了澳大利亚原住民之外,在埃及、波兰、荷兰和北美都发现了类似的飞去来器。
1770年,大名鼎鼎的库克船长率舰队发现了澳大利亚东海岸,库克船长记载了他在当地土著那里看到的一种木质工具,他认为这种东西是一种类似于***长刀的武器,只不过因为当地土著没有冶金技术所以才是木头做的。
直到32年之后,人们才知道库克船长错了。1802年,人们在今天的悉尼附近看到了这种“木质弯刀”的正确用法——一名土著把它抛向空中,这玩意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水滴形狐仙,准确无误的飞回到了手里,这就是飞去来器。
在认识到飞去来器不是什么木头刀之后,西方学者就开始研究为什么澳大利亚土著会发明出这么一个东西,当时的***设是,这是一种投掷飞镖,把它扔向猎物,打中的话当然好,打不中就可以飞回来,省了跑过去捡的时间。
但是人们发现,实际上澳大利亚土著在绝大多数***活动中都根本不用这玩意,这东西质量轻,打在大型动物——比如袋鼠——身上的时候基本毫无伤害,打小型猎物的话,它诡异的飞行路线又导致瞄准困难,实际上当地土著还有另一种飞镖,可以笔直的飞向猎物,用来打鸟可比飞去来器好用多了。土著们只有打水鸟的时候(如果用那种笔直飞向的飞镖,就得游泳过去捡回来)、或者围捕(利用飞去来器飞行中发出的噪声,惊起藏身在草丛中的猎物)的时候才会使用飞去来器。
这样的操作方式,后来人们又在古埃及的一些古老画作里找到了:
在埃及出土的,图坦卡蒙时代的飞去来器,这个飞去来器从结构来看应该是可以返回的
最后,人们图坦卡蒙金字塔里最终发现了这样一个象牙制作的飞去来器,从它的翼面结构来分析,它完全可以实现返回。而随后,人们在一个法国的距今2000年的遗址里,又发现一个:
在法国出土的,距今2000年前的近似飞去来器的飞镖
根据目前的推测,飞去来器这种东西,很可能是土著人加工飞镖时意外发现的副产品。土著最初应该是以木棒为投掷器攻击目标,为了强化木棒的飞行性能,对其进行了适当的加工,产生了诸多形制,比如这种香蕉形、L形的飞镖,以及这种两翼匀称的V形飞镖。我们推测,在加工V形飞镖的过程中,由于偶然的加工失误,造成了两个翼面的不均衡,意外的实现了伯努利边界效应。
至于为什么只有这么几个文明发现了飞去来器,可能是因为文明的传播不同步造成的。早在7.1万年前,南非的古代人类就发明了弓箭,这玩意的杀伤力可比飞镖大多了,但是对于澳大利亚土著和其他发明了飞去来器的文明而言,可能掌握弓箭的时间要晚很多(由于澳大利亚的封闭,直到最后他们也没能掌握),所以只能不断地使用飞镖,并且最终意外的发明了飞去来器这个副产品。